当前位置:首页 > 矿业资讯

尾矿库安全必须立足万无一失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2-7-6 14:34:59   阅读次数:

     

      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存在溃坝危险,一旦失事,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 ,不仅直接影响矿山企业生产,也将会给坝体下游的居民带来巨大灾难。因而,尾矿库溃坝是矿山运营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2020年4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的《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严密管控尾矿库“头顶库”安全风险。时值汛期,尾矿库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又成为各地、各相关部门,尤其是资源型省份,高度关注的又一“攻坚工程”。

      尾矿风险管控须紧盯安全和环境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矿业规模不断扩大,尾矿溃坝、尾矿砂泄漏等事故发生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共有尾矿坝1.8万个。过去20年已经发生46起尾矿坝溃坝事件。

      尾矿库危害曾被排在世界93种灾害、隐患中的第18位。

      国际大坝委员会报告指出,在全球大坝事故中,尾矿库的事故数量是其他坝体的两倍,给安全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带来诸多难题。

      随着全球尾矿库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尾矿库安全监管力度也相应加大。无论从企业层面,还是政府层面,都开始重视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加大尾矿安全管理的投入。

      据《加拿大矿业》杂志(Canadian Mining Journal)报道,从2019年3月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和国际金属与矿业理事会(ICMM)正式启动关于尾矿管理标准的制定。2020年,《全球尾矿评论》(GTR)发布有史以来第一个关于尾矿管理的全球行业标准。该标准包括6个主题领域、15项原则和77项可审计要求,增加了对尾矿设施设计和管理进行独立监督的新要求,旨在推进采矿行业对现有尾矿坝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best practices),实现对人类和环境的零伤害。

      事实上,造成尾矿库出现溃坝等安全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通常存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包括地震、雨季大量降水、地基岩土结构等;人为因素主要有矿山不合理的设计,利益驱动、降低投入,管理不善,缺少有尾矿管理技能和经验的人才,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备等。而尾矿的风险管控必须紧盯安全和环境,有效控制自然和人为两个因素。

      国内尾矿库安全风险管控加压

      2020年4月1日,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启动。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明确2个专题实施方案、9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其中,针对非煤矿山安全整治,提出要大力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水平,严密管控重大安全风险。严密管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重大安全风险,严密管控尾矿库“头顶库”安全风险。

      2020年以来,新出台三项有关尾矿库安全管理的文件,分别是:《关于印发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的通知》《尾矿库安全规程》(GB39496-2020)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加强非煤矿山重点地区安全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从政策、技术等层面保障尾矿库安全。

      2021年8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近期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通知,要求国内矿山行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检查,督促企业全面排查安全风险、及时治理安全隐患。同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强退出矿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和尾矿库综合治理。

      在应急管理部今年3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综合司副司长赵玉辉表示,国家矿山安监局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点流域区域尾矿库综合治理,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台了《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从风险管控、在线检测、闭库治理、闭库销号4个方面制定了相关目标,其中包括:到2025年底,重点流域区域运行到最终标高或不再进行排尾作业的尾矿库、停用时间超过3年的尾矿库、无生产经营主体的尾矿库完成闭库治理并销号,重点流域区域尾矿库数量下降20%以上。按照工作方案,将督促指导重点流域区域有关部门摸清尾矿库底数和基本情况,进一步推进防范化解尾矿库重大安全风险重点工作落实。建立健全“尾矿库包保责任动态管理系统”程序,录入6731座尾矿库并明确每一座尾矿库的监管主体,落实地方政府领导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推进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建设,实现对873座尾矿库在线监测。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尾矿库闭库销号,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嘉陵江上游四川、陕西和甘肃等三省综合治理尾矿库59座,推动长江经济带十省(市)闭库治理142座、销号75座,持续推动黄河流域九省按照“一库一策”的要求制订治理方案。

      按照《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提出的治理目标,到2022年底,全面精准掌握重点流域区域尾矿库底数;重点流域区域所有尾矿库完成“一库一策”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完成重点流域区域“头顶库”治理,并确保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位;重点流域区域尾矿库全面建设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并接入国家尾矿库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到2025年底,长江、黄河干流岸线3公里及嘉陵江、乌江、沅江等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尾矿库,以及丹江口库区周边的尾矿库完成安全工程治理。 

      环境风险管控加码

      “我国尾矿库数量大,情况复杂,环境风险高,监管难度大。且尾矿库中还有一部分存在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不到位、监管不到位、运行不规范的问题,环境风险隐患比较突出。”在3月份生态环境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就尾矿库环境风险管控工作相关问题回应社会关切时,曾将我国现有的近万座尾矿库的分布和环境风险情况用4个近“三分之一”来描述:华北地区分布近三分之一,长江流域分布近三分之一,在用的占三分之一,环境风险相对比较高的占三分之一。

      据任勇介绍,在推进尾矿库环境风险防控过程中,生态环境部近2年加快完善尾矿库污染防治的法规制度,修订《尾矿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制定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技术指南,密切衔接固废法等法律法规对尾矿库的环境管理要求,明确细化尾矿库污染防治的责任和要求;印发《尾矿库环境监管分类分级技术规范》,建立以环境风险防控为核心的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提高尾矿库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管控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同时,持续推进重点地区的尾矿库环境污染治理,印发了《加强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治理情况“回头看”,巩固提升治理成效。截至2021年底,沿江省、市2450多座尾矿库排查出各类生态环境问题2100多个,正在有序推进治理。配合有关部门制订《“十四五”黄河流域尾矿库治理实施方案》,以及加快推进嘉陵江上游尾矿库治理的文件,督促推动有关省份开展尾矿库的综合治理。在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方面,2021年组织7个工作组对湖北、湖南等七省九个地市的尾矿库开展抽查,督促指导流域各省份加强汛期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并对189座尾矿库开展了抽查,消除了一批环境风险隐患。

      任勇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针对尾矿库环境管理将突出问题,着力加强打基础、补短板建设,有效防控尾矿库环境风险。一是加快出台《尾矿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技术指南(试行)》,以风险防控为核心实施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管理,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二是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流域尾矿库污染治理,加强各地汛期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三是提高尾矿库环境监管基础能力,进一步完善尾矿库环境基础信息,构建尾矿库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尾矿库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帮扶,提升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尾矿库污染治理水平和环境监管能力。

      各地风险管控行动加速

      近日,福建省2022年尾矿库溃坝应急演练在宁化行洛坑钨矿有限公司王桶坑尾矿库举行。演练模拟行洛坑钨矿王桶坑尾矿库因持续降雨导致山体滑坡堵塞排洪系统并冲毁部分子坝,随着降雨不断加大,尾矿库水位持续上升,尾矿库面临漫坝风险。政企部门应急响应、协调联动,开展抢险救援。演练包括子坝修复、沼泽化处理、排洪疏通、人员疏散、治污防控、舆情发布等多项综合科目,旨在强化提升尾矿“险情”发生的应急救援水平。

      陕西省目前已完成秦岭生态保护区61座尾矿库整治,从源头上消除尾矿库安全风险,用实际行动守护秦岭绿水青山。陕西省应急管理厅数据显示,陕西省现有尾矿库312座,其中位于秦岭生态保护区6市26个县(区)的有285座。在充分分析安全生产现状的基础上,陕西省编制了《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区尾矿库安全风险源头治理顶层设计方案》,制订了秦岭生态保护区285座尾矿库“一库一策”整治方案,确定了动工整治的尾矿库清单,将2020年“8·6”洪水受灾尾矿库、秦岭核心保护区及重点保护区停用尾矿库、接近设计最终坝高及库容尾矿库一律纳入整治范围。整治过程中采取闭库销号、生态修复、提升改造及建设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等综合措施,使秦岭生态保护区尾矿库数量大幅下降。

      变废为宝从源头消解风险

      尾矿是指矿石经过选别出精矿后剩余的固体废料。通过调查评价尾矿库的空间分布、数量,尾矿的毒害性和综合利用率,可以为土地和空间规划、生态环境恢复和矿产资源保护提供有效支持。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尾矿的产生量为12.75亿吨。尾矿堆积量已达222.6亿吨。尾矿利用量小于新增量,有大量的尾矿以“固体废弃物”的形式存储于尾矿库中。随着国家对资源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尾矿固废资源处置以及利用的需求在逐渐增强且市场空间很大。

      近年来,我国尾矿的利用率呈增长趋势,2008年的尾矿利用率约为7%,到2020年时已增长至31.8%左右。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投入大量精力开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

    但从目前情况看,国外对尾矿的整体利用率多高于60%,而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率较低。所以,从顶层设计上还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如尾矿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机制等,还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矿山企业做好技术攻关和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矿山尾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针对矿山尾矿综合利用研究并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同时也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辅以有效管控。

     

    作者:刘晓慧

    来源:中国矿业报网

     



    附件下载地址

所有文章仅限阅读,禁止转载或复制!

上一篇:月内镍铜铝期货价格跌超15% 专家预计下半年或企稳


下一篇:勘查投入扭负为正的背后原因